SMP 2019智能司法论坛


论坛概况

论坛时间:2019年8月18日 14:00-15:30

论坛形式:专家报告

论坛简介:智慧司法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全业务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地推动了智慧司法研究的不断前进。本论坛以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应用于智慧司法领域为切入点,旨在对智慧司法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探讨。

论坛主席:林鸿飞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主席简介:林鸿飞,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社会媒体处理、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文本挖掘。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息检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离散智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计算机基础教育学会理事长。《中文信息学报》编委、《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委、《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编委、《大连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编委,SCI期刊IJDMB编委。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在SIGIR、ACL、CIKM、IJCAI、WWW、EMNLP和BIBM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论坛嘉宾

王珩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院长


报告主题: 大数据时代司法AI的认识与探索

报告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司法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司法意识逐渐增强,案件数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而随着法官员额制改革,法官数量受到限制,因此案多人少的矛盾日渐突出,亟需引入相关技术来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为此,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司法专项为依托,司法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诞生出以类案智能检索、量刑智能评估为代表的一系列落地应用。本报告对司法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与实践进行粗浅的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嘉宾简介:王珩,1977年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是司法信息系统总体、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2017),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防科技专家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集团首批“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导师和兼职教授,天津大学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4ISR理论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通信信息传输与融合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军队、法院等大型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智能控制与决策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领域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获省部级发明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


刘聪  科大讯飞AI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报告主题:面向司法领域的认知智能研究

报告摘要:针对司法领域,各类办案人员的业务诉求,围绕增效开展文书生成、语义检索、要素提取等研究,围绕提质开展证据校验、文书质检、类案推荐、辅助量刑等研究工作,另外围绕法律咨询需求,研发了法小飞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为司法行业提供了整体的认知智能解决方案。

嘉宾简介:刘聪,科大讯飞 AI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2010 年起任科大讯飞研究院研究主管,在 2010 年 10 月科大讯飞推出“讯飞语音云”前后,全面负责讯飞语音云中语音识别核心效果的优化,并持续将深度神经网络等国际最新研究引入讯飞语音云系统中。2014 年底开始,全面负责科大讯飞图文识别、医学影像、视频分析等方向的研究,带领团队在多项计算机视觉国际评测中获得佳绩。相关研究成果在多个讯飞产品中成功应用,包括讯飞庭审语音转写系统,讯飞电子质证系统等。获得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 2018 年度 MIT TR35 China“先锋者”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工程师称号。


杨帆  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副教授


报告主题:司法大数据视野下的裁判文书说理

报告摘要:司法裁判文书该如何进行说理?它关乎到法律系统与公共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等深层问题,是法理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应然和实然两种视角展开。在司法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结合话语分析等方法,对已公开裁判文书的说理风格、与法律政策的衔接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进而对构建我国裁判文书说理的规范性主张做出贡献。

嘉宾简介:杨帆,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科学、哲学双博士。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现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在该校软件学院任辅导员,2007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高师集团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09年获宪法行政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导师关保英教授),同时获得中法联合培养"人文与社会科"硕士学位;同年免试直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师从童世骏教授学习西方法哲学;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攻读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奖学金(48个月)赴法国留学,在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E.N.S.-Paris Saclay)政治社会科学研究所(ISP)Patrice Duran教授指导下学习法社会学;2015年4月在法国完成答辩,以“最高等级评价”获得“社会科学”博士学位(Doctorat des Sciences sociales);同年6月在上海完成答辩,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跟随季卫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开始在吉林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研室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法哲学和比较法;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研究课题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