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 2022 社交机器人论坛


论坛概况

论坛时间:8月20日13:00-15:00

论坛简介:人机对话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也是构建未来人机共融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自图灵测试提出以来,人机对话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开放领域上还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尤其在构建有智商、有情商、有社交能力的社交机器人方面距离类人水平还十分遥远。本论坛旨在探讨社交机器人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探索构建更智能的社交机器人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方案。

论坛安排: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13:00-13:40 社交机器人检测技术、系统及应用
李阳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任昭春 山东大学教授
13:40-14:20 信息消费极化现象研究与社交媒体机器人实验方法
闵勇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14:20-15:00 神经符号计算在对话系统中的应用
李丕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论坛主席: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主席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传播效果测量、智能传播、传媒公信力。目前在国际SSCI 等英文学术刊物、国内CSSCI 期刊和中文学术刊物发表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资本影响下的中国传媒业》、《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等四本专著,参与编著近十本著作。独立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近百余项,担任多家媒体机构顾问。


论坛主席:黄民烈(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

主席简介:黄民烈,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副主任,中文信息学会自然语言生成与智能写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CF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聆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生成、对话系统、阅读理解等。曾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文信息学会汉王青年创新奖,阿里巴巴创新合作研究奖。发表国际顶级会议或期刊论文超过100篇,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5次获得国际主流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IJCAI、ACL、SIGDIAL等),著有国内第一本关于自然语言生成的著作《现代自然语言生成》。研发对话系统平台ConvLab和ConvLab2,首个中文开放域对话预训练模型CDial-GPT,中文开源对话模型EVA,首个情感对话机器人Emohaa。担任顶级期刊TNNLS、TACL、CL编委,10余次担任ACL/EMNLP的领域主席。


论坛主席:任昭春(山东大学教授)

主席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0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工作,2017年至2019年在京东数据科学实验室担任算法科学家。任昭春主要从事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关注于有限训练样本条件下的检索和文本生成等问题,目前已在信息检索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90余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3700次,获得信息检索领域国际顶级会议WSDM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和CIKM2017最佳长论文提名奖;应邀担任信息检索领域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多项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期刊审稿人。同时在信息检索领域一直担任多项会议和期刊的组织服务工作。


论坛嘉宾

李阳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报告主题:社交机器人检测技术、系统及应用

报告摘要:随着技术与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社交机器人的更新迭代也越发迅速,模仿程度更高、机器行为更为隐匿的新一代社交机器人在为公众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军事智能、社会稳定、金融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威胁。本次报告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介绍近两年我们通过图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社交机器人账号识别的新技术;其次,介绍自主研发的社交机器人检测分析系统,包含精细化分类与可解释性识别、叙事内容及参与主题分析以及社交机器人画像及关系分析等功能;最后,基于前述工作与大家分享在一些特定议题中社交机器人行为分析的典型案例。

嘉宾简介:李阳阳,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据科学研究室主任,网络文化内容认知与检测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产业),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企业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安全风险感知领域的网络空间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主持国防科技项目、中国电科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课题、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课题等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闵勇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报告主题:信息消费极化现象研究与社交媒体机器人实验方法

报告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又进入了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算法当道的3.0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信息传播和意见交互过程相当程度上已由媒体平台的推荐算法所控制,其所导致的算法性过滤泡、假消息泛滥等影响也越来越多的引发学术界的争论。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受当前研究方法限制而导致的。我们探索性地提出融合社交媒体田野环境和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实验研究框架,克服基于模拟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无法同时兼顾可控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在真实社交媒体田野环境中部署特征和变量高度可控的社交机器人模拟真实用户行为,采集并分析真实推荐系统对不同用户特征的响应。同时,拟在实验室环境中,基于完全可控的白箱推荐算法模型,探索推荐算法对于用户阅读行为的影响。未来,可以有机融合两部分实验的结果,建立社交媒体中人机交互理论模型,从而阐明人机耦合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核心机制,并明确其对信息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

嘉宾简介:闵勇,浙江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杭州市滨江区浙工大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互联网安全方向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计算传播学和社交网络分析。在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Climate Change、Physical Review、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军工和涉密项目多项,目前负责国家某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研究和开发工作。


李丕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报告主题:神经符号计算在对话系统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虽然基于神经网络的对话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有模型的成功仍然建立在基于大量训练数据的模式刻画和描述上面,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知识表达运用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缺点,从而导致模型可解释性差、可控性低、容错能力弱等特点。调研发现,通过向神经网络中融入符号化的知识可以缓解上述这些问题,增强对话生成的质量。所以,我们探索了神经符号计算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对话系统性能的可行性,具体包括开放文本到符号知识的抽取生成、符号语义表示学习和推理模型、符号推理约束的可控解码等策略。实验也表明所探究思路确实在对话系统和文本生成任务中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嘉宾简介:李丕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任腾讯AI Lab自然语言处理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语言处理,包括预训练模型、文本摘要、文本生成和对话系统。曾经在相关领域顶级会议如ACL、EMNLP、SIGIR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受邀担任ACL、EMNLP、IJCAI等会议的领域主席。在工业界工作期间负责了多个语言理解、文本生成和智能对话相关重要项目的算法研发和产品发布,有丰富的科研落地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