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 2022 计算历史学论坛


论坛概况

论坛时间:8月20日16:00-18:00

论坛简介:近年来在跨领域交叉学科方法的交涉互动下,历史学门中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涌现出语言转向、观念转向、图像转向、全球转向等等新研究视域。其中,随着大数据与数智时代的到来,引入数字方法的数字转向也成为思想史研究方法重要的转向趋势之一。基于计算方法进行思想研究如今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与可操作的研究路径,在中国、东亚乃至全球思想史研究领域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次计算历史学论坛即以“思想史方法的数字转向”为主题,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法鼓文理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四位专家讲者进行分享,从数据可视化、网络分析、时空地理分析、文本探勘等角度切入,分别展示计算机技术能够如何帮助人文学者,对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乃至现当代的思想与历史进行计算,为我们呈现通过计算技术所捕捉到的思想与历史的轨迹,以及数字转向为思想与历史研究方法带来的新突破、贡献与发展。期盼有兴趣的师友们一同加入讨论,共同开拓思想与历史研究的新方向,深广当代及未来的人文研究视域。

论坛安排: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16:00-16:30 《论语》在中国历代儒家典籍中的文本复用与互文分析
杨   浩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邱伟云 南京大学副教授
16:30-17:00 老子思想研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
许   鑫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7:00-17:30 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的建置与数位分析应用
洪振洲 法鼓文理学院专任副教授
17:30-18:00 近现代报纸里的语言演变和历史信息挖掘
饶高琦 北京语言大学助理研究员

论坛主席:邱伟云(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博士)

主席简介:邱伟云,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博士,2013-2016年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2021年曾任职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任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暨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兼为《东亚观念史集刊》(THCI Core)执行编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数字人文》季刊编辑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编辑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侧重报刊传播、视觉图像、概念话语、数字人文等研究领域。主要著有专书《中国近代平等观念的形成(1895-1915)》(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15年),并于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刊物与丛书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联络信箱:brianchiu@nju.edu.cn

邱伟云  台湾政治大学  博士


论坛嘉宾

杨浩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副主任


报告主题:《论语》在中国历代儒家典籍中的文本复用与互文分析

报告摘要:《论语》是中国哲学史上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影响甚巨。后世典籍除了在思想上的继承外,或逐字逐句直引原文,或以相近之意异文复用,使得其中的思想观念在后世传播演化、历久弥新。我们选取上始先秦下迄晚清的136种中国哲学史经典书目作为《论语》复用检索的参考语料集合,利用计算机算法自动识别和提取后世文献中与《论语》表述相近、取意相同的复用文本,并从篇目、章节和短语三个由粗到精的文本粒度对平行文本进行计量统计。结合既有的史学研究问题与观点,观察《论语》在中国哲学史中被广泛复用的思想主题,及不同类型文献对复用内容的侧重;观察《论语》文本及其思想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复用频次变化,进而探析不同社会背景下思想义原受关注程度的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论语》在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嘉宾简介:杨浩,2008年获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工作。2014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宋明理学、隋唐佛学、儒释道三教关系、数字人文等。


许鑫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报告主题:老子思想研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

报告摘要:华东师范大学战略项目“历史跨度全球视野中的老子学说——老子思想的源头、内涵、未来和域外影响的考证与解析”于2019年启动,立项了大数据视野下的老子思想源头与涵义研究、老子思想对于当代及未来哲学与科学的意义研究、老子思想域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当代域外对老子思想认知认同的实证调查与研究、老子思想全球传播路径空间挖掘、基于道和老子思想的中国知识体系研究等6个课题,是一项大型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团队整合了校内哲学系、中文系、传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院系的数十位教师,以及十余位校外资深研究者,项目具有跨学科、有组织、多维度等特性,报告将介绍该项目的组织推进和阶段成果。

嘉宾简介:许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在信息分析、数字人文、科技情报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先后主持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研究报告十余部,先后五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洪振洲  法鼓文理学院  专任副教授


报告主题: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的建置与数位分析应用

报告摘要:在史学研究中,地方志是一种相当特别的著作,它的内容多半描述一个特定区域的各种相关资讯,也因此成为研究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地方志成为不少史学家的研究重点,产出了许多以地方志为主轴的研究成果。而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编撰的风气,实际上也影响到了佛教文化圈,在各地兴起一股为佛寺编纂寺志的风潮。这股风潮下所产生的描述佛教寺庙历史的书籍,这就是一般通称的佛寺志。而这些佛寺志书籍,于近代汇集成两套纸本丛书,分别是为杜洁祥主编之《中国佛寺史志汇刊》与杭州广陵书社出版的《中国佛寺志丛刊》,两套丛书共230册,内容去除重复部分后,共收录224个内容相异的寺志。而为使佛寺志资料能更容易的被使用,本团队启动“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的专案计划,以这两部丛书所收录的224志为基础,建立佛寺志全文资料库。资料库内容除收录各寺志的背景与数位全文外,我们也精选部分寺志,为其加上现代标点与增补内容提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实体的背景资料。两套纸本佛寺志丛书的问世,为佛教的发展研究开启了新的契机,而全文资料库的建置,更是让大规模的数位分析变得可行。在本次报告中,除介绍佛寺数位典藏的成果外,也将分享我们利用数位人文方法,进行佛寺志内的人物传记与寺院网络分析之初步成果。

嘉宾简介:洪振洲在2006年于台湾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为专任副教授,并兼任图书资讯馆馆长一职。他目前参与许多由法鼓文理学院执行的数字典藏计划。他的研究兴趣包含汉译佛典作者与译者分析、数字典藏专案建构、数字人文研究资源开发与数字文字处理议题。详情请参阅:http://joeyhung.info/


饶高琦  北京语言大学  助理研究员


报告主题:近现代报纸里的语言演变和历史信息挖掘

报告摘要:北京语言大学基于《申报》和《人民日报》数据建立了自1872年至今的中国历时报刊语料库。该时段覆盖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由孕育到成熟的关键阶段。我们通过对近150余年的报刊用字、用词情况和特殊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统计,展示了最近一个半世纪内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发展:展现了近代白话语言的“文话化”现象和总体上的“文言一致”的发展进程。并且通过《申报》和《人民日报》的交叠年份分析了不同类型报纸的语言风格差异。此外,社会思潮和时代变迁也在语言结构和内容上留下了痕迹,我们尝试通过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语言演变背后的历史信息进行挖掘和解读。

嘉宾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语言智能研究院、中国语言规范与标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文句法错误诊断技术评测(CGED)、面向教育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工作坊(NLP-TEA workshop)共同主席;语言学微信公众号“汉语堂”主编。研究兴趣为语言资源建设、语言规划、数字人文。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